黑土地长出的“黄金方程式”

新闻探索 2025-09-14 20:40:16 139

  东北网8月22日讯(记者 葛金鑫)近年来,黑土黄金同江市聚焦鲜食玉米产业精耕细作,地长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黑土黄金兼听则明网让黑土地孕育的地长“金穗子”变身富民增收的“黄金产业”。这不仅让数万农民捧起“金饭碗”,黑土黄金更成了农业现代化转型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地长生动实践。

  走进街津口赫哲族乡的黑土黄金绿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宽敞的地长场院里,几十名村民正围坐一起,黑土黄金手法娴熟地剥开翠绿的地长苞叶,金灿灿的黑土黄金玉米穗便脱去“外衣”,露出饱满晶莹的地长籽粒,没多久,黑土黄金身旁的地长兼听则明网筐篓就堆起了小山。欢声笑语中,黑土黄金剥好的玉米被迅速送入清洗车间。

  市民王臣说:“现在是农闲时期,我们在家也闲不住,这活也不累人,坐着就能干,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

  加工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经过喷淋清洗、严格分拣、高温蒸煮、真空包装等多道工序,这些带着黑土清香的玉米被锁住鲜甜,穿上“新衣”,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生产线上流动着的,不仅是金黄饱满的玉米,更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希望。在生产旺季,这里每日可吸纳超过百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日收入达到150至200元。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增收之路越走越稳,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同江市绿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说:“我们种植了1000亩玉米,现在正值口感最佳、品质最优的黄金阶段。我们全部采用订单化生产,销路完全不用愁。目前日常用工保持在50人左右,预计旺季将达到每天80人以上。去年我们的玉米已经销往浙江、河南、安徽、北京等多个地区,销售网络不断扩大。通过订单农业和加工生产,我们实现了‘增产又增收’的目标。”

  除了加工自产玉米,合作社还充分发挥产能优势,为周边乡镇提供代加工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设备利用率,更带动了周边村镇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联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同江市绿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说:“目前我们正在处理的是来自向阳的小园玉米。同时加工的临江小园玉米,加工完后效益非常好,切实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

  走进向阳镇同富村鲜食玉米采摘基地,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宛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在肥沃的黑土地上铺展开来。翠绿的玉米植株间,颗粒饱满的鲜食玉米穗随风轻轻摇曳。村民们穿梭于田间,熟练地进行采摘、装车和运输作业,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繁忙景象,空气里浸润着沁人心脾的玉米清甜。

  向阳镇同富村村民刘彬说:“今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就开始上工了,每天一般干八个小时,空闲的时候还能再做点别的活增加收入,比如到村里打扫卫生、清理水渠。年底还能拿到分红,一年算下来能多挣三四千块钱,感觉挺好的。”

  刘彬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同富村众多村民共同收获幸福与希望的缩影。这片热土上的鲜食玉米产业能一步步发展壮大,背后凝聚着村集体带领群众找准路子、务实奋进的生动实践。村集体不仅引进了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从源头上保障了玉米的优良品质,还积极对接企业、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持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真正让“小玉米”成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向阳镇同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克明说:“目前我们村已经种植了30亩鲜食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经济效益明显要高,每垧地能多收入5000至8000元。这不仅提高了土地收益,还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就业——他们每天能采摘3万多穗,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现在我们村“两委”正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计划筹建一个鲜食玉米加工厂,把农户组织起来,扩大种植规模。未来我们还打算延伸产业链,开展自行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一粒玉米的“出圈”到整个农业产业的“蝶变”,同江市不仅蹚出了一条富民强市的特色之路,更为全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当黑土地上的产业持续焕发活力,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宋蔚
本文地址:http://jinan.266588.com/news/265c739966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打假打俗” 北京多部门协同行动封禁2万余个网络直播间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一江分两岸,稻香飘千年

工业互联网如何让生活“更懂你”?

非凡“十四五”丨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美丽中国“守护者”,他们这样干!

与沈靖韬对话 回望最初舞台 “香港多元背景塑造理解音乐的方式”

友情链接